小家電企業在一線市場競爭中,永遠處在一個“被動響應、快速跟隨”的通道中。最終,市場上也出現兩大陣營:一是小而美;一是多而雜。那么,最終在這兩條道路上,誰又能走得更長、更久?
發展多年的大家電市場正碰觸行業天花板。與此同時,小家電市場開始展現出龐大的市場潛力和增長空間。尤其是隨著高端、智能、健康類小家電的創新和衍化,市場一時走俏。小家電市場也在家電產業整體下行的環境中一枝獨秀。
近日,全國家用電器工業信息中心發布了《2018年中國家電行業三季度報告》。Q3報告顯示,2018年三季度中國家電市場整體規模為1821億元,同比下降5.6%。其中,黑白電、廚衛等大家電均出現不同程度的下滑,下跌最嚴重的彩電達到18.3%。這也讓零售額同比增長達14.8%的小家電產業格外引人注目。
小家電的蓬勃發展首先離不開時代因素。隨著我國國民消費水平的提升以及消費升級所帶來的觀念轉變,健康生活、品質生活成了人們追逐的方向,尤其是80、90后成為消費主力后,更注重個性、科技與時尚的生活方式,從而帶動了一批新興小家電產品的走紅。
這一需求在未來將得到進一步釋放。市場調研機構GFK在今年2月發布的《中國電子家電行業報告》中預測,未來3-5年,中國家電行業將正式進入消費升級的成長與爆發期。2017年,以廚衛、清潔與個護為主要品類的小家電行業市場規模達到3155億,這一數字在2020年預計突破4600億,復合增長率超過13%。
不可否認,因為小家電的在設計、制造方面的低門檻、低壁壘,通過資本注入,新入局者也能很快累積優勢。這也造成了行業很難幾家獨大,即便是美的、蘇泊爾、九陽,以及格蘭仕,也只是在部分品類實現領跑,而沒有在小家電的全行業稱霸。
尤其是在“智能化”的加持下,包括一些健康、美妝、個護小家電成為熱門,高端走向帶來高利潤,吸引了很多品牌涉足,市場呈現“繁而雜”的狀態。在不同品牌加快跑馬圈地過程中,“同質化”和“售后體驗差”成為小家電市場兩大痛點。
從這個角度說,小家電行業仍然處于起步階段。而且整個品牌競爭格局仍處于不斷變化中。除了海爾、海信、格力、TCL等大家電企業,紛紛挺進小家電行業,小米、華為等互聯網公司也都成了小家電市場競爭的攪局者。
此外,小家電品牌營銷中可以說很具時尚性,最能緊跟時代。微博、短視頻、抖音都是主要營銷陣地,與美妝博主、親子博主、星座達人等合作的“種草”更是能夠直接帶動銷售。與營銷模式創新相比,技術研發和品牌標簽的構建仍然是企業競爭中的洼地。如何加快創新品類研發以及產品結構升級,從“價格”、“營銷”向“價值”轉移,才是產業能夠持續上漲的動力。
中國小家電市場已經經歷了漫長的醞釀期,當前外部需求環境和產業內部轉型升級,正在醞釀這一產業的規模性爆發。在這一次小家電產業的奇點前,勢必有一次品牌的大洗牌,所有的入局者都準備好了嗎?
原創文章,作者:leping,如若轉載,請注明出處:http://www.qdgszy.com/hq-3355.html